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迎来新进展!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新成果发布会近日召开。会上了解到,研究论证目前进入新阶段——重点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可行性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等。
渤海海峡跨海通研究已持续26年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是面向21世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而深远的研究课题。
基本设想是: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将有缺口的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Φ形交通,化沧海为通途,进而形成纵贯我国南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十一省(市、自治区)长达5700余千米的东部公路、铁路交通大动脉。
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教授介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最早于1992年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联合成立了课题组,持续研究至今。目前,课题研究已完成四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目前,课题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点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可行性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等。”刘良忠教授讲道。
建成将促进海峡南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我国的战略性重大工程,课题组专家对该工程项目进行了科学的评价,研究提出,作为我国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一部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
跨海通道的建设,带来通道两端山东、东北城市经济联系的增强,加速要素资源的集聚,将促进海峡南北两岸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在渤海海峡南北两岸地区有望形成三个层次的“哑铃”结构,加快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改变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
在渤海海峡南北两岸地区有望形成三个层次的“哑铃”结构中:
第一个层次是指“烟台—大连”两个城市。
烟台、大连分别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南北两翼节点,也是跨海通道的南北端点,跨海通道建设,两个城市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受益主体。两个城市也均为山东、辽宁两个省的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较强,且具有相似的资源、人文、风俗习惯等,亲缘关系也较深。通道的建设,直接密切了两个城市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为两市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望形成一个新兴的烟(台)大(连)跨海城市群,推动烟台、大连的同城化发展。
第二个层次是指“山东—辽宁”两个省份。
跨海通道将两大半岛实现了串联,环渤海经济圈也实现了南北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融合在同一个经济圈内。
第三个层次是指“华东—东北”两大区域。
跨海通道在渤海海峡南岸通过山东进而连通整个华东经济区,在海峡北岸通过辽宁进而将整个东北经济区连到一起,构成了一个涵盖范围更广的“哑铃”区域结构。这个结构与我国规划中的“两横三纵”城市群布局也完全吻合。
青岛到大连:立省6小时
目前连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个半岛的交通方式主要是环渤海铁路运输和烟大水路运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建设公路和铁路相结合的跨越渤海的直接快捷通道,将现有的绕行山海关铁路运输由1500多公里缩短为跨海通道的100多公里,烟大水路运输由6-8小时缩短为1个小时,进而形成纵贯我国南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十省(区)一市的东部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
如果采用隧道方案,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隧道内将由动车执行运输任务,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220公里/小时。隧道建成后将远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届时,从青岛经烟台到大连,只需将自己的座驾在蓬莱开到火车上,然后就可以与爱车一起乘着火车到达大连。根据设计时速,最多只需40分钟。
TIPS:从青岛途径烟台到达大连的各种打开方式
青荣城铁
(2016年开通运行)
告别四五个小时,青烟之约仅78分钟!山东半岛最牛城铁诞生
坐上时速200公里的动车,78分钟就能到~
说走就走的旅行再也不用担心,
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
胶东半岛“一小时生活圈”正在逐步实现!
潍烟高铁
潍烟高铁位于山东省东北部,
位于潍坊、青岛、烟台市境内。
潍烟高铁规划路线分为两个通道,其中二号通道
南下至平度接入青岛地铁14号线(平度北站)和潍莱高铁(平度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