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血病的定义不一,一般多指年愈60岁的白血病患者与其他年龄组白血病一样,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原发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一)发病原因 1.病毒 已证实鸡、小鼠、猫、牛和长臂猿等动物的自发性白血病组织中可分离出白血病病毒,为一种反转录病毒,在电镜下大多呈C型。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1976年日本高月清首先报道成人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ATL),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区域及中部非洲为高发流行区。 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全身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致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畸变。 3.化学物质 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主。苯致慢性白血病主要为CML。 4.遗传因素 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单卵双胎如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机会为20%。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例总数0.7%,偶见先天性白血病。
1.感染与发热 半数的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热型不定,少有寒战,出汗较多。虽然白血病本身可以发热,但较高发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但不少患者感染灶不易发现。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例如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喉炎最常见,可发生溃疡或坏死。肺部感染、肛周炎、肛旁脓肿亦常见,严重时可致败血症或菌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白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等,其他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曾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菌、隐球菌等。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可致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等,偶见卡氏肺束虫病。 2.出血 是老年急性白血病常见症状之一,以皮肤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多见。眼底、视网膜出血致视力障碍也较常见,常与其他部位出血同时发生,可为颅内出血先兆。颅内出血时有头痛、呕吐、瞳孔不对称,甚至昏迷而死亡。 3.贫血 几乎所有患者早期即有贫血症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临床所见苍白、乏力、心悸、活动后气促及水肿等均与贫血有关。
1.外周血 (1)白细胞:大多数病人白细胞数增多,白血病晚期增高更显著,最高者可超过100×109/L,称为高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不少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水平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片分类检查可见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一般占30%~90%,甚至高达95%以上。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例血片上原或幼稚细胞较少,而仔细分类或血液离心浓缩涂片才能找到。 2.骨髓象 骨髓象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绝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呈极度或明显活跃,极少数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减低。 3.细胞化学 主要用于协助形态学、鉴别各类白血病(表1)。 4.免疫学检查 各种单克隆抗体问世,为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奠定了基础,提高了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标志,不仅可将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区别,而且还可将T细胞和B细胞急淋白血病加以分别(表2)。根据MIC分型,单克隆抗体还可将急淋白血病分为若干亚型。 5.染色体改变 应用高分辨染色体分带技术,80%~85%白血病可检查出染色体异常。有一些组型异常具有特异性,例如t(15;17)只见于M3;16号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最多见于M4嗜酸型及M2;t(8;14)出现于B细胞急淋。
老年急性白血病应该如何预防?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老年急性白血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由于血象中常难找到;幼稚型;细胞,诊断可发生困难,有时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急性颗粒细胞缺乏症相混淆。此外尚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相鉴别。2.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发感染不如急性白血病显著,出血倾向可能较轻;肝、脾或淋巴结肿大极少见;反复血液或骨髓检查未找到;幼稚型;细胞可得明显结论。3.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少量原始及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超过30%,骨髓活检有相对特异性。4.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多可自愈。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出血史,通常不伴发热,贫血程度与出血成正比。周围血中无;幼稚型;白细胞,骨髓象检查可明确诊断。6.急性颗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在药物和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原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但该症多有明确病因,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短期内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1.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由于血象中常难找到;幼稚型;细胞,诊断可发生困难,有时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急性颗粒细胞缺乏症相混淆。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发感染不如急性白血病显著,出血倾向可能较轻;肝、脾或淋巴结肿大极少见;反复血液或骨髓检查未找到;幼稚型;细胞可得明显结论。 3.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少量原始及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超过30%,骨髓活检有相对特异性。 4.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多可自愈。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出血史,通常不伴发热,贫血程度与出血成正比。周围血中无;幼稚型;白细胞,骨髓象检查可明确诊断。 6.急性颗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在药物和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原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
老年急性白血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与年轻人及儿童白血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