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发作 (simple partial seizure) 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min,起始与结束均较突然,意识保留,除非继发复杂部分发作或强直-阵挛性发作(继发泛化)。
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发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癫痫病因极其复杂,主要可分四大类: 1.特发性(idiopathic)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可疑遗传倾向,无其他明显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龄段起病,有特征性临床及脑电图表现,诊断标准较明确。并非临床上查不到病因就是特发性癫痫。 2.症状性(symptomatic)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是各种明确的或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响结构或功能等,如染色体异常、局灶性或弥漫性脑部疾病,以及某些系统性疾病所致。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特别是癫痫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开展,已可查出症状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病人的神经生化改变。 (1)局限性或弥漫性脑部疾病:如产伤导致新生儿癫痫发生率约为1%,分娩时合并产伤多伴脑出血或脑缺氧损害,新生儿合并脑先天发育畸形或产伤,癫痫发病率高达25%。 (2)系统性疾病:如心搏骤停、CO中毒、窒息、N2O麻醉、麻醉意外和呼吸衰竭等可引起缺氧性脑病,导致肌阵挛性发作或全身性大发作;代谢性脑病如低糖血症最常导致癫痫,其他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高糖血症、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以及尿毒症、透析性脑病、肝性脑病和甲状腺毒血症等均可导致癫痫发作。 3.隐源性(cryptogenic)癫痫 较多见,临床表现提示症状性癫痫,但未找到明确病因,可在特殊年龄段起病,无特定临床和脑电图表现。 4.状态关联性癫痫发作(situation related epileptic attack) 发作与特殊状态有关,如高热、缺氧、内分泌改变、电解质失调、药物过量、长期饮酒戒断、睡眠剥夺和过度饮水等,正常人也可出现。发作性质虽为痫性发作,但去除有关状态即不再发生,故不诊断癫痫。
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发作应该如何诊断1.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及血糖、电解质(钙、磷)测定。 2.脑脊液检查 颅内压增高提示占位性病变或CSF循环通路障碍,如较大的肿瘤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细胞数增高提示脑膜或脑实质炎症,如脑脓肿、脑囊虫、脑膜炎或脑炎继发癫痫;CSF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见于颅内肿瘤、脑囊虫及各种炎症性疾病导致癫痫。 1.电生理检查 常规EEG仅可记录到10%的部分性发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电波形。采用EEG监测技术,包括便携式盒式磁带记录(AEEG)、视频脑电图及多导无线电遥测等,可长时间动态观察自然状态下清醒和睡眠EEG,检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记录到发作波形,有助于癫痫诊断、分型及病灶定位等。 2.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正侧位X线平片可发现颅内异常钙化、蝶鞍及斜坡占位性病变,鼻窦炎性或占位性病变等。 3.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SPECT)可检出致痫灶间歇期血流量减少,发作期血流量增加。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发现复杂部分性发作致痫灶间歇期葡萄糖代谢减低,发作期代谢增加。
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发作应该如何预防?癫痫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癫痫不仅涉及医学领域,而且与全社会有关。预防癫痫应着眼于三个层次:一是着眼于病因,预防癫痫的发生;二是控制发作;三是减少癫痫对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1.预防癫痫病的发生 遗传因素使某些儿童具有惊厥易感性,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促发下产生癫痫发作。对此,要特别强调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应详细地进行家系调查,了解患者双亲、同胞和近亲中是否有癫痫发作及其发作特点,对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癫痫的一些严重遗传性疾病,应进行产前诊断或新生儿期过筛检查,以决定终止妊娠或早期进行治疗。 2.控制发作 主要是避免癫痫的诱发因素和进行综合性治疗,以控制癫痫的发作。统计资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癫痫发作后,复发率为27%~82%,在单次发作后似乎大部分患者会复发,因此,防止癫痫症状的重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3.减少癫痫的后遗症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因而可对患者身体、精神、婚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和公众的歧视态度,患者在家庭关系、学校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体活动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产生耻辱和悲观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发育,而且会困扰患者的家庭、教师、医生和护士,甚至社会本身。所以有不少学者特别强调,癫痫社会后遗症的预防和对该病本身的预防同等重要,癫痫的后遗症既是患者机体的,又是整个社会的,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对癫痫患者给予理解和支持,尽量减少癫痫的社会后遗症。
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发作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1)部分运动性发作: ①局灶性运动性发作:以局部抽动开始,涉及一侧面部如口角或肢体远端如拇指或足趾等,病灶多位于中央沟前,如发作后遗留暂时性局部肢体无力或轻偏瘫(O.5~36h消除),称为Todd瘫痪。 ②杰克逊(Jackson)发作:局灶性运动性发作沿脑皮质运动区逐渐扩展,临床表现(最常见)抽搐自对侧拇指沿腕、肘和肩部扩展。 ③旋转性发作:头眼向一侧偏斜连动躯干,偶可导致全身旋转,病灶在额叶,偶在枕叶,少数在同侧皮质。 ④姿势性发作:表现姿势异常,如一侧上肢外展,肘部半屈,双眼注视该侧手部动作,病灶多在附加运动区。 ⑤语言性发作:喉部发声,不自主重复单音或单词,语言中断等。 (2)部分感觉(体觉或特殊感觉)性发作: ①体觉性发作:表现肢体麻木感和针刺感,多发生在口角、舌、手指或足趾,病灶位于中央后回体感觉区,偶可缓慢扩散为感觉性Jackson癫痫。 ②特殊感觉性发作:A.视觉性发作:多为闪光、黑?等简单视幻觉,可见结构性幻视如人物、景色等,病灶在枕叶;B.听觉性发作:听幻觉简单如噪声,复杂如音乐,病灶在颞叶外侧面或岛回;C.嗅觉性发作:多为焦臭或其他难闻气味,病灶在颞叶眶部、钩回、杏仁核或岛回;D.味觉性发作:可为甜、酸、苦、咸或金属味,病灶在杏仁核和岛回;E.眩晕性发作:表现旋转感、漂浮感或下沉感,病灶在岛回或顶叶。 (3)自主神经性发作:出现面部及全身苍白、潮红、多汗、立毛、瞳孔散大、呕吐、腹鸣、烦渴和排尿感等,很少单独出现,须注意与非癫痫性自主神经症状鉴别;病灶多位于杏仁核、岛回或扣带回,易扩散出现意识障碍,成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部分。 (4)精神性发作:单独出现,常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先兆,可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暂无相关资料